昨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頒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頒獎。 新華社 圖張存浩院士程開甲院士由第三軍醫大學研發的“口服幽門螺桿菌疫苗”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固態硬碟獎。記者 鄒飛 攝
  五宿霧大“關鍵詞”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
  1.年輕化 數據分析顯示,今年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主要完成人的平二手製冰機均年齡為46.6歲。其中自然科學獎平均年齡45.9歲、技術發明獎45.7歲、科技進步獎47歲。
  2.企業創新 在今年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中,企業作為牽頭或參與固態硬碟單位完成的項目占75.9%,其中企業牽頭完成的占35.8%。
  3.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今年的獲獎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勢頭強勁,房屋貸款這些項目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支撐引領了經濟社會發展。
  4.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在連續三年空缺後,今年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體現了隨著國家科技投入的不斷增加,我國基礎研究持續深入,水平正在不斷提高。
  5.民生科技 在群眾普遍關註的醫葯衛生、環境保護、能源資源、食品安全等領域,大量優秀成果脫穎而出。
  據新華社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出席大會併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張高麗主持大會。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存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程開甲頒發獎勵證書,並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隨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
  李克強指出,當前我國已到了必須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階段。要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使創新成果更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李克強要求,要通過深化改革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在研發方向、資源配置和經費使用、項目評審以及成果評價和應用等各個環節,都要放手讓市場“說話”。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創新政策、營造公平環境上來,重點支持基礎性研究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要把發揮人的創造力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核心,營造鼓勵大膽探索、包容失敗的寬鬆氛圍,使青年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吸引和激勵更多人投身創新創業,匯聚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強大合力,用改革紅利、人才紅利、創新紅利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共授獎10位科技專家和313項成果。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54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71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9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8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24項、二等獎161項;授予8名外籍科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激情人生 最大的科研理想是報國
  化學激光奠基人張存浩:
  激情人生 最大的科研理想是報國
  作為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化學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科技事業。
  面對科技界的不正之風和弄虛作假,他推動成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倡導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贏得社會贊譽。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昨日,這位86歲的老人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最大的科研理想是報國
  1928年生於天津,1947年獲得中央大學化學工程學士學位,1948年赴美,先入愛阿華州大學,後轉入密西根大學,張存浩本應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國。然而,1950年,他剛剛獲得化學工程碩士學位的時候,朝鮮戰爭打響了。
  面對緊張的中美關係,張存浩不得不重新權衡自己的留學計劃。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毅然回到當時條件還十分艱苦的祖國。
  “回國後,做了這麼多任務性科研,過有沒有關註過自己的科學興趣?”面對記者的提問,張存浩堅定而從容:“從青年時代起,為自己樹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報國。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我是一個有激情的人”
  張存浩認為科學是一個充滿驚奇與驚喜的世界。他對自己的評價:一個有激情的人。1991到1999年,他出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在他的倡議下設立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在他擔任基金委主任8年多的時間里,自然科學基金總經費增加了近8倍。
  張存浩說:“60多年的學術生涯,我常常想起那些共同工作的技術人員。他們得到的榮譽少、待遇低,但沒有他們協助,也就無法取得科研的成功。一想起他們,我就覺得特別感激。我忘不了他們。”
  喜歡唱歌 無私幫助年輕人
  閑暇時間,張存浩喜歡唱歌、散步,更多的時間則還是在看書學習。在他辦公室里,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孩子或者家長寫的感謝信。那稚嫩的文字和筆跡,表達了對這位老科學家默默無私幫助的感念。
  在培養青年人才方面,張存浩傾註了大量心血。對真正優秀的青年人才,他是發自內心的愛惜。把獲得的何梁何利獎金和在香港等地講學所得的酬金全部捐贈給了大連化物所設立獎學金,以此激勵更多的青年學者發奮學習、獻身科研、報效祖國。據新華社
  重慶情緣
  曾在南開中學讀高中
  學校教育讓他終身受益
  商報記者 秦健
  “他是一個內心柔軟,充滿感恩之心的人。”昨天,記者走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張存浩的母校——南開中學,幾位與張老有著一面之緣的老師提起他,心中充滿了無限敬意。
  “他是個親切而感性的人。”南開中學校長田祥平介紹,年逾八旬的張存浩是重慶南開中學1944級學生,高中三年在南開上學。2006年,張存浩來渝參加一個學術活動,特意來到母校南開中學走訪,他陪著張存浩參觀了校園。
  田祥平回憶,當年,張存浩走進校門時非常激動,興緻勃勃地參觀了學校教學樓,張存浩告訴他們,離教學樓不遠處有一棵黃葛樹,當年,他經常在樹下讀書。
  田祥平指著學校實驗樓上面的題詞說,2012年,學校實驗樓竣工。張老得知後,很快給學校寄來了他的親筆題字——南開中學實驗樓。他說,希望藉此激勵學生髮奮圖強,攀登科學高峰。
  “他是一個內心柔軟,充滿感恩之心的人。”對於2006年張老回到母校的一幕,原南開中學校長宋璞仍記憶猶新。“他特意走到校園張伯苓先生雕像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他說,這一輩子非常感激南開對他的培養,南開的‘公’、‘能’教育令他終身受益,從此立下報效國家的志向。”
  離開母校前,張存浩給母校題詞:“我愛南開,嘉陵水碧歌樂情,母校師長育我情。”如今,題詞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南開的校史陳列室里。
  置生死於度外 最好的時光獻給戈壁
  中國“核司令”程開甲:
  置生死於度外 最好的時光獻給戈壁
  50年前,中國西部的戈壁上空騰起巨大蘑菇雲,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聲東方巨響的背後是當時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隱姓埋名、嘔心瀝血的堅守與奮鬥,其中就有一個傳奇的名字——程開甲。
  作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和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院士為我國原子彈、氫彈以及30多次核試驗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昨天,這位96歲高齡的科學巨匠登上了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領獎台,接過習近平總書記頒發的最高科技獎證書。
  建功核試 在學術界銷聲匿跡
  1960年,南京大學教授程開甲接到命令,去北京報到,去乾什麼卻不清楚。到了北京,他才知道,錢三強親自點將,將他調進了我國核武器研製隊伍。自此,已在學術研究上建樹頗豐的程開甲在學術界銷聲匿跡幾十年。
  1962年,程開甲成為我國核試驗技術總負責人,參與主持決策了包括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豎井試驗等多種試驗方式的30多次核試驗。
  從1963年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羅布泊,到回北京定居,他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時光獻給了茫茫戈壁。
  他參加制定了我國原子彈研製、試驗等工作最早的一份綱領性文獻,依據國情否定了蘇聯專家的空投建議,提出採用地面方式;他設計了第一顆原子彈百米高鐵塔爆炸方案,確定了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聯合測定爆炸威力的方法。1967年6月,第一顆空投氫彈試驗成功,他提出改變投彈飛機的飛行方向,保證了投彈飛機的安全;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試驗成功,他設計的回填堵塞方案,實現了“自封”,確保了試驗工程安全……
  生死度外 多次進入核爆後現場
  每次核試驗任務,程開甲都會親自到最艱苦、最危險的一線去檢查指導技術工作。他多次進入地下核試驗爆後現場,爬進測試廊道、測試間,甚至最危險的爆心。
  有一次,程開甲來到一個施工現場。因為洞內極其惡劣的高溫、高放射性和坍塌等危險,技術人員極力勸阻。程開甲卻說:“你們聽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嗎?我只有到實地看了,心裡才會踏實。”
  最後,他穿著簡陋的防護服,頂著昏暗的燈光進入坑道。他一邊詳細地觀察詢問,一邊囑咐科技人員一定要把現場資料收集齊全,仔細觀察記錄每個現象。
  雖然參加核武器研試的20多年,程開甲隱姓埋名,沒發表過論文,但他一生在學術研究上始終創新不輟。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時,他與導師玻恩共同提出超導的“雙帶模型”;回國後,他率先在國內開展系統的熱力學內耗理論研究,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教科書等。
  薪火傳承 弟子中培養出女院士
  核試驗研究所成立之初,從全國抽調了一批專家和技術骨幹。程開甲對他們給予充分信任,作出了許多挑戰性的工作安排。他相信,雄鷹的翅膀是在同暴風的搏擊中鑄成的。我國第一臺強流脈衝電子束加速器的研製,與程開甲大膽將這一高難度項目放心交給年輕的邱愛慈不無關係。而邱愛慈還是研究所走出的10位院士中唯一的女性。
  對於自己獲得的很多榮譽,程開甲說:“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功勛獎章是對‘兩彈一星’精神的肯定,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對整個核武器事業和從事核武器事業團隊的肯定。我們的核試驗,是研究所、基地所有參加者,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們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的。”
  離開戈壁灘後,程開甲多年來仍保持著那個年代的生活方式,過著簡單、儉樸的生活。每每想起在核試驗場區的生活,他總是充滿感懷。因為那裡有他充滿激情的歲月和揮之不去的眷念……他說,自己還要“努力不懈,不老長青”。據新華社
  重慶情況
  我市6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 農民企業家首次獲大獎
  商報記者 劉曉娜
  重慶商報訊 昨日上午,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其中,我市共有6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獎。據瞭解,此次我市6個獲獎項目中,包括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
  由第三軍醫大學藥學系微生物與生化藥學教研室、國家免疫生物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完成的《1.1類原創新藥——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項目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該項目成功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Hp疫苗,獲國家1.1類新藥證書。
  此外,由重慶大學參與的項目《電網大範圍冰凍災害預防與治理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由重慶大學參與的項目《混凝土裂縫分齡期防治新材料和新技術及其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由重慶理工大學參與的項目《螺旋錐齒輪數控加工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外,由後勤工程學院參與的一個項目也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長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群的項目《檸檬果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也成為我市首個獲此殊榮的農民企業家。
  成果點擊
  第三軍醫大研發新疫苗 保護你的胃
  商報記者 劉曉娜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為慢性胃炎、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病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胃癌的第一級致癌因子。
  早在1995年,第三軍醫大學的郭剛教授等人,就開始著手研發幽門螺桿菌的疫苗。2009年,他們研發的“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獲得一類新藥證書。此次,該項目也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據介紹,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新藥證書的幽門螺桿菌疫苗,有望於今年上半年試生產。
  昨日,第三軍醫大學藥學系微生物與生化藥學教研室副主任郭剛教授告訴記者,我國大約有6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Hp)。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超過2億,2012年在各種惡性腫瘤中,胃癌發病率已位居第二,胃癌死亡者達20萬以上。目前,對於Hp相關疾病的治療,在臨床上是依靠抗生素為主的化學藥物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易產生耐藥性、副作用大、費用比較高、易複發等缺點。
  從1995年開始,第三軍醫大學開始進行幽門螺桿菌疫苗的相關研究。“我們用了8年時間完成了臨床前的研究。”郭剛說,8年當中,他們經歷了無數次的研究和失敗,最終才取得了成功。
  “由於兒童在6歲以後,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數呈快速上升,到十五六歲逐漸平穩,所以我們把免疫人群定在6~15歲。”第三軍醫大學藥學系微生物與生化藥學教研室副主任吳超教授介紹,該疫苗為口服,分別是0、2、4周服用,也就是說一個月內完成免疫。簡單點說,該疫苗能“主動出擊”,進入身體後,能激發人體針對幽門螺桿菌相應的抗體,即使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後也不對身體產生影響。
  郭剛介紹,從他們進行Ⅲ期臨床試驗的人群追蹤結果來看,服用後的免疫時間4~5年效果都是不錯的。
  農民企業家搞創新 帶動庫區農民增收
  商報記者 劉曉娜
  萬州區常年種植檸檬5萬畝,是全國三大檸檬主產地。但由於沒有深加工產業化帶動,長期以來以鮮銷為主,市場容量小、綜合效益低。
  從2000年開始,重慶農民企業家、重慶長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群,在國家星火計劃支持下,圍繞延長檸檬產業鏈加工,持續多年開展檸檬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開發以及產業化推廣應用。此次,他的項目《檸檬果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成果獲得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目前,該項目已經成功開發出檸檬果汁飲料、檸檬果酒、檸檬果醋、蜜煉檸檬茶、檸檬苦素等5大系列8款新產品,建立了生產工藝和生產線,實現了檸檬皮、肉、汁、籽等全果綜合利用的產業化。該項目還獲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獲得了7項商標註冊。
  依托該產業化項目,重慶長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也成長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產業化過程中,也實現了庫區農民的增產增收。據介紹,長龍實業的檸檬果綜合利用產業化項目,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帶動1.3萬戶農民發展檸檬規範化種植基地4萬餘畝,戶均純收入增加3300元/年。  (原標題:張存浩程開甲獲2013年國家最高科技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h82vhra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